谷文昌精神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红色资源 > 谷文昌精神 > 正文

谷文昌精神的时代价值

发布日期:2020-08-29 作者: 来源: 点击:

谷文昌精神是对谷文昌一生表现出的党性修养、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集中概括。

谷文昌,河南林县人,从1950年开始在福建省东山县工作,担任县委书记10年,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改变了东山的面貌,受到广大群众的敬仰。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谈到谷文昌的先进事迹时指出,“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谷文昌精神是对谷文昌一生表现出的党性修养、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集中概括。谷文昌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不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谷文昌从未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从未褪去党员底色,从未动摇理想信念,始终相信党、坚信党的事业。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谷文昌常说,“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解放初期,他冒着政治风险提议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使许多群众免受政治歧视。为了改变东山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呕心沥血、吃尽苦头,带领群众走上幸福之路。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谷文昌通过深入调研,反复尝试,制定了“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为东山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谷文昌胸怀理想、心系人民,不畏困难、奋斗一生,“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说明,干部一定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党的好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仰。谷文昌精神同焦裕禄精神、杨善洲精神一起,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发有为、顽强拼搏、干事创业。

近日,媒体连续推出系列报道,重温一位离世34年的共产党人——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事迹,广大党员干部反响强烈。谷文昌精神是什么?人民为何念念不忘谷文昌?党员干部要向谷文昌学什么?本期邀请党员干部畅谈学习体会。

为民者民拥之

中国是尊德守礼、重情讲义的国家,中国的百姓更是把血缘和家族看得很重,自古以来都遵循“长为大、老为先”。能让百姓在祭拜祖宗之前先拜的人,可见其在人们心里的分量之重。东山县的老书记谷文昌就做到了这一点,几十年来,当地人早已把这个外乡人当成了“祖”,看成了“先”,为的就是谷文昌与东山人的那份鱼水情。

心中有党,才不会背弃宗旨;心中有民,才不会贪图私立;心中有责,才能够有所作为;心中有戒,才可以公正严明。做到其中一点,也许不难。而在谷文昌身上,是四种精神一齐闪光。他真正做到了把党和人民装在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才成就了离世多年依然为民敬仰的赞歌。

如今,社会进步了,时代不同了,但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宗旨没有变。党与人民的鱼水之情,延绵不断。想让百姓称好,就要圆百姓所愿,就要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这是谷文昌临终留下的遗言。如今,他就长眠在赤山林场,千万株木麻黄守护在他的墓旁。东山人民忘不了谷文昌,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也不会忘记他,因为他是用一腔热血演绎党与人民鱼水深情的好书记,一位历久弥新的时代先锋,一颗指引我们前行的启明星。

心怀敬畏坚守底线

“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一个普通的生命何以释放如此强大的力量?“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一个异乡干部何以赢得百姓如此敬仰?细细品读谷文昌的生前身后事,疑惑便自然解开。

这个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汉子,不怕牺牲、不怕艰苦、不怕风沙,却独独“怕脱离群众”“怕给公家浪费”;这个走到哪里就造福到哪里的县委书记,不怕失败、不怕委屈、不怕磨难,却偏偏怕党的事业干不好、党的形象受损害。

34年过去了,当初“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的荒凉沙岛,如今已变成漫山木麻黄的绿色波涛。然而,谷文昌那种“畏”的精神却愈加清晰。敬畏群众,“把人心当成最大的政治”,用“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的担当,把人心聚起来、向群众靠过来;敬畏党纪国法,牢记“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自觉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敬畏责任,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奋斗目标,用“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魄力,挺起为民谋利的脊梁。

为官者心中有“畏”,才会换来百姓心头的“敬”。谷文昌始终坚守党性,心怀敬畏,严防死守防线、底线和界线,一时一刻都不放松,一丝一毫都不大意。正是这种敬畏,成就了他和家人的踏实生活,修炼了他干净做事、坦荡为官的浩然正气,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万众敬仰。

找准角色定位

谷文昌的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崇高的人格魅力,诠释了“好干部”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占据一定位置,有位就要有为。找准角色定位,就是要回答“为谁服务”的问题。身无半点作为,手无丁点余香,遇事就绕道躲避,缺乏担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是称职的干部。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无论官职高低,只有将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底里,干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得了实惠,群众才会满意点赞,在群众心中才会有分量。

领导干部学习谷文昌,就是要增强发展责任感,找准本地区发展定位,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本地区发展优势,以长远的眼光深思熟虑、谋篇布局;要注重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连续性,认准的事情就一抓到底,紧张快干、奋勇争先;要增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坚持边发展边改善民生,边发展边推动民富,边发展边汇聚民智。当好日子来到了跟前,干部也就走进了人心。

擦亮党员干部的身份标签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谷文昌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艰难复杂的工作任务,这句话是谷文昌挺身而上、身先士卒的强大支撑,面对成绩背后的盛誉褒赞,这句话又是谷文昌谦虚推功、低调为官的不变理由。纵观谷文昌的一生,正是一名优秀党员干部践行光荣使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模本。

然而,在现实中,有少数官场“劣币”给“党员干部”的标签抹了黑。面对党员干部身份,有的“唯恐天下不知”,凡事总想方便自己,甚至违背原则去搞特殊、拉关系、走捷径,非要弄出点动静、搞出点响声,以证明自己的“特殊身份”,官僚主义做派十足;面对不宜公开的灰色环节,有的则搞起“关起灯来偷东西”,极尽低调地隐藏好自己的特殊身份,便肆无忌惮地纵横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之间,生怕被群众看到、被纪委查到。每一次身份之间的灵活切换,实际上都是对党员干部身份的一种不尊与亵渎。

“党员干部”四个字,看似是张口闭口间就能完成的“轻松事”,但党员干部能否真正将其中的内涵和实质理解透彻、记在心里、化为行动,却着实是考验一名党员干部合不合格的关键标尺。党员干部应牢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豁得出、撑得起,在不良诱惑面前心笃定、意志坚、无所动,以服务人民群众、推动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以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过硬作风,把“党员干部”标签擦得更亮、更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