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科研管理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研管理 > 正文

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度调研课题申报表

发布日期:2021-09-30 作者: 来源: 点击:

课 题 名 称 发扬红旗渠精神与乡村振兴关系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孙继军

负责人所在单位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通 讯 地 址 林州市长春大道东段769号

填 表 日 期 2021年3月22日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1年3月


 

一、本表所填各项内容以打印为准,语言应规范,所有引文、资料、数据应注明出处。

二、申报表报送一式两份;栏目空格不够时,可另行加页。

三、每项课题主持人仅限一名;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5人(含主持人)

四、申报者每人限主持申报一项,可另参与一项。

五、凡未能按期完成上年度立项课题的申报人,不得主持申报本年度课题。

六、为便于联系,课题负责人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通讯地址须详细填写。

七、本申报表封面“编号”系指课题《指南》中的选题序号,由申报者对应填写。确定编号的方法为:《指南》中带*号选题,原则上原题申报,填写相应编号;未带*号选题可在选题方向下自拟题目,填写相应编号。指南中未列选题,按照自选课题编号填报,填写格式为“编号·自选”。

八、“类别”分为两类,即指南课题和自选课题。“学科分类”分为两类,即人文学科和经济学科。

九、此表可复制。

十、河南省社科联学会处负责课题立项的组织工作。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23号307室,邮编:450002,电话:(0371)63936068,网址:http:∥www.hnskl.org,电子信箱:hnsklketi@163.com


一、简况

课题名称

发扬红旗渠精神与乡村振兴关系研究

主 题 词

红旗渠;红旗渠精神;乡村振兴

类 别

自选课题

学科分类

人文社科

负责人姓名

孙继军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62年12 月 25日

行政职务

思政部主任

专业职务

教授

研究专长

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工作单位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

办   3885013

手机

18603721225

通讯地址

林州市长春大道东段769号

邮政编码

455000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工 作 单 位

闫庆博

1973年4月

副教授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黄丽丽

1992年7月

讲 师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郭星云

1954年4月

副教授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王更生

1965年1月

副教授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谷元家

1997年5月

助教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项目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2.内容: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思路、框架设计(本部分应作重点阐述)。 3.价值:本项目创新程度、应用价值。 4.研究基础:项目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不超过3000字)

1.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2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2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2021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再次将乡村振兴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提出了重点工作。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的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这种精神在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具有指导意义,是要我们继续学习和发扬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精神,更对我们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指导意义,其与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等已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的一部分,并融入到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去,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

2.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思路、框架设计

本项目将从研究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乡村振兴的内涵着手,以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为主线,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原则、实施关键、实施步骤、实施路径、实施方案为重点,在坚持党的领导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坚持团结协作精神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方面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红旗渠精神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任何一种精神品质化作时代主旋律,必有其动因。红旗渠精神的再度弘扬也有几个方面动因。一是红旗渠精神与历史任务或时代精神高度契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产生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红旗渠精神在内的时代精神,在这些精神支撑下,我们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业绩。那么在党的领导下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亟需建构一种新的更强大内含更丰富的精神,这就需要对既有的各种精神品质进行挖掘,借助其内含的时代因子,同时开创新的精神因子。二是红旗渠精神拥有丰富而又厚重的的时代因子。当一个民族承担起引领世界的责任,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支撑民族跃升的精神品质就会有更大的作用发挥空间。红旗渠精神应当拥有上述诸多品质。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发扬红旗渠精神,一是从红旗渠精神中解读出人生意义和价值。红旗渠精神内含着信仰信念,对于当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根本意义和价值。二是从红旗渠精神中解读出人文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内含已经有清晰概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只有充分挖掘红旗渠精神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红旗渠精神与乡村振兴对接。三是从红旗渠精神中解读出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式。

3. 本项目创新程度、应用价值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中国建筑之乡。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林州人民自己的大学,以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为己任,开办有“红旗渠精神大讲坛”,专题研究红旗渠精神。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表明国家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将红旗渠精神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国内对此两者的关系鲜有研究。


三、有关方面意见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公章    

专家组评审意见

组长签字:

省社科联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