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研究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22-02-15 作者: 来源: 点击:

课程编号:A010000101

学时:56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学校专科各专业

开课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是全校大学生的通识必修课。要求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课程主要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章节

理论

(一)绪论

2

(二)人生的青春之间

6

(三)坚定理想信念

6

(四)弘扬中国精神

4

(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0

(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0

合计

42

、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14学时,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上,从多方面获得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求学生通过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和研究,逐渐体验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并教育学生怎样认识自我价值,怎样与人合作,怎样思考、判断,怎样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等;教学形式采用学生观影、课堂讨论、案例分析、阅读指定书目等方式;以论文方式进行考核。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1)适应人生新阶段

(2)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3)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认识新时代;如何认识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难点:如何新时代有为青年;如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介绍适应人生新阶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及学习这门课的方法,帮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教学内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2.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实现的方法和条件。

难点:深切体会和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介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等内容,让大学生了解到人生观的科学内涵,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坚定理想信念

1.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想和信念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难点:理想的长期性、曲折性;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介绍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重要问题。引导大学生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弘扬中国精神

1.教学内容

(1)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弘扬爱国主义。

难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3.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介绍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等内容,使学生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优良传统,认识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在新时期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下,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使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教学内容

(1)全体人民共同的追求

(2)坚定价值观自信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从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难点: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内容的内在联系;如何让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章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重大意义,让学生能够分别三个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同时要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教学内容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难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与有关法律;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3.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对行为规范的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使大学生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中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在艰苦中创业,在实践中成才;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能够正确处理同异性交往中产生的情感问题,培养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了解个人品德的特点与作用,通过对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提高,在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5)培养法治思维

(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法律的含义、特征和本质;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难点: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我国宪法确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3.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介绍法律的历史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法律的词源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精神、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和运行,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掌握我国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明确公民在相关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了解我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和构成。通过介绍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等内容,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依法律已,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记分制和考核时间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开卷笔试考核方式,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考试成绩构成

课程总成绩=期末试卷成绩*5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表现)*50%

3.考核题型及命题要求

考核题型有:论文型试题

命题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参考教材

[1] 唐凯麟.思想道德修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 林德.法律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4]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七、大纲说明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其它几门课程关系密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为本课程提供方法论、理论原则和政治导向。《形势与政策》课为本课程直接提供历史和现实材料,本课程和其它学科也密切融合。它的体系建立在众多的学科基础之上,以伦理学、法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人才学、美学、历史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托,又为学生顺利学好其它课程提供精神动力,鲜明体现了本课程思想性与知识性统一、科学性与针对性统一、系统性与多学科融合性统一的特点。


制定人:                                   审定人: